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4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醒后及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各种发病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入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223例,将病人按照发病时的状态分为醒后脑卒中27例及非醒后脑卒中196例。采集病人一般情况、入院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数据,并完成入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使用SPSS 1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醒后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年龄≥65岁(17例比73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19例比81例)、高血压(6例比135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8例比12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烟、饮酒、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病、脑血管病史、冠心病、脑血管畸形、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和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非完全一致。相对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疾病更容易诱发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而相对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年龄(≥65岁)及超重(体质量指数≥24 kg/m2)因素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发生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astrointestinal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I-GVHD)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2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I-GVHD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GI-GVHD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GI-GVHD对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接受allo-HSCT的201例患者中,36例(17.9%)发生GI-GVHD,发生中位时间为34(9~88)天,中位生存时间为228(21~1759)天,总体生存率为36.1%。随访中发生GI-GVHD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较未发生者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GI-GVHD患者以持续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系统出血等症状为主,常伴有皮肤、肝脏等靶器官的损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受者性别关系(P=0.012)、移植类型(P=0.05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位点不合程度(P=0.015)、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9)、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07)、早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P=0.023)是GI-GVHD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供男性(P=0.009,OR=8.866)、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P=0.043,OR=16.532)、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23,OR=0.079)、早期BSI(P=0.008,OR=0.165)是影响GI-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者年龄、疾病类型、有否基础疾病、移植物类型、移植时长、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GVHD预防方案、回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及CD34+细胞数量、粒系和巨核系重建时间、发生其他类型的GVHD等均不是GI-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GI-GVHD组患者较非GI-GVHD组患者OS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女性供男性、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预处理期间碳青霉烯类治疗超过7天和早期发生BSI可能是导致GI-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移植后发生GI-GVHD的患者生存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kinesin family member 11, KIF1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F11、β-catenin、GSK-3β在102例宫颈癌、5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4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进展,KIF11、β-catenin阳性率逐渐升高,GSK-3β阳性率逐渐减低(P<0.05)。KIF11、β-catenin、GSK-3β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在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及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组织中KIF11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1,P<0.05),β-catenin与GSK-3β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2,P<0.05),KIF11与GSK-3β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6,P<0.05)。KIF11、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表达患者,GSK-3β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阴性表达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KIF11、β-catenin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SK-3β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KIF11、β-catenin、GSK-3β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异常表达,KIF11可能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中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三者联合检测可为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沙利度胺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既往全身治疗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24例,给予卡瑞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给药1次;沙利度胺100 mg起始,1周后增至200 mg,每晚1次口服。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37.5%(9/24),疾病控制率为75.0%(18/24)。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死亡原因为疾病进展导致的多器官衰竭,中位PFS为6.5个月(95%CI,5.15~7.8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41.7%)、血小板减少(33.4%)、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25.0%)、白细胞减少(20.8%)和转氨酶升高(29.2%),1例3级血小板减少事件,2例3级转氨酶升高事件,未发现4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沙利度胺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对于既往全身治疗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来说,这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年龄≥65岁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IIb-IVa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组(实验组)和单纯调强放疗组(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血压及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予以内科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及出血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是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0例住院患者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真菌G试验)结果.结果:真菌G试验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89.9%,阳性预测值74.8%,阴性预测值91.4%,真菌G试验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5,P<0.01).真菌培养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71.0%,阴性预测值82.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34,P<0.01).结论:真菌G试验的检测方法快速、阴性预示值高.传统的真菌培养耗时长,特异性虽高,但标本取材易受污染.建议临床对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进行真菌G试验和病原培养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给予褪黑素对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mg褪黑素组(A组)、10 mg褪黑素组(B组)和安慰剂组(C组),每组40例。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采集唾液后A组、B组、C组患者分别服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基线CT形态及定量学特征构建多原发肺腺癌(MPLC)、腺体前驱病变不同结节危险度分层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MPLC、腺体前驱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类型将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原位癌(AIS)归为低危组,而将微浸润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AC)归为高危组。结节形态学特征[成分、边缘(毛刺和分叶)、空腔(空泡、扩张支气管征)、胸膜牵拉]由人工智能(AI)肺结节分析软件自动获得,然后由1名具有5年胸部CT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再次评估。结节定量CT参数(最大径、长短径之比、平均CT值及体积)由后处理工作站(Lung VCAR,GE)分析获得。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模型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160枚结节,其中双原发结节57例(79.17%),女性52例(72.22%)。高危组、低危组结节最大径分别为(13.85±6.14) mm、(6.10±2.45) mm,长短径之比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乳剂(TPF-D)和肠内营养混悬液(TPF)]用于早期肠内营养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选入2020年6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排标准,最终7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鼻饲TPF-D)和对照组(36例,鼻饲TPF)。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记录患者第1、3、7天每4小时一次血糖数据,并计算平均血糖值(GLUAV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GLUMAGE);计算治疗后3、7 d胰岛素应用总量;监测患者第1、7天相关营养指标变化,如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记录胃肠道并发症(如反流、呕吐、腹泻、腹胀等)、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1)2组性别比例、年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第1、3、7天GLUAVE及第1、3天GLUMA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天GLUMAG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08)mmol/L vs(1.56±0.10)mmol/L,t=6.22,P=0.02]。(3)观察组治疗3、7 d胰岛素应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40±39.80)U vs(102.70±49.60)U,t=0.17,P=0.02;(110.50±43.30)U vs(202.80±56.40)U,t=2.52,P=0.01]。(4)2组第1、7天TP、PA、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组胃肠道并发症、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营养中,TPF-D较TPF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变异性,控制血糖波动幅度,并减少临床中胰岛素用量,但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细胞参数在急性主动脉夹层(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与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并于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 AAD的患者 30例,AMI患者 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 20例外周血血细胞参数水平变化,利用 ROC曲线评估相关参数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 与 AMI组相比较, AAD组单核细胞( monocyte,MON)和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比值( MPP)水平较高,血小板( 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63~3.890, 均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AAD组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NEU)、MON,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NLR)、血小板分布宽度(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 MPP均升高,淋巴细胞( lymphocyte,LYM)、PLT和 MP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3~5.565,均 P<0.05)。MON,PLT,MPV和 MPP对 AAD和 AMI鉴别诊断的 ROC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 0.662,0.753,0.652和 0.664,联合 MON和 MPP的 AUC为 0.749,联合 MON,PLT和 MPV的 AUC为 0.872,四项联合检测的 AUC为 0.874;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四项联合检测 AUC最大,敏感度为 80.00%,特异度为 86.67%。结论 应用 MON+PLT+MPV+MPP四项联合检测鉴别诊断 AAD与 AMI优于单项指标检测,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